在企业运营发展的各个阶段中,股权转让是一项频频出现的资本交易活动。合伙人计划、员工股权激励、并购重组等几乎都会涉及到股权转让。股权转让一般涉及的金额较大,其中的税务问题也相应成为整个资本交易活动的突出痛点。
企业在间接股权转让过程中税务规划不当的典型案例:
甲、乙、丙三人是S市上市公司A的自然人股东,三人分别持有A公司股权16%、20%、14%。
另一家S市的上市公司B想要收购三位自然人股东所持有的A公司50%的股权,交易总价为20亿元。
交易过程中,三位自然人股东前后分别在另一地区新设立三家空壳企业,将其持有的A公司股权先转移至新设的空壳企业,再通过新设空壳公司将股份转让给B公司。
交易完成后,B公司持有A公司50%的股份,原三位自然人股东完成退股。
此次收购,实质上经过了两次转让。设置这一中间环节可以享受新设企业当地的股权转让税收优惠政策,整个环节的设立能够让三位股东股权交易的实际税负降低30%以上。
实务中,通过中间公司进行股权转让的企业有很多,但在这一事例中A公司的三位自然人股东,因为忽视了其中的税务风险,还是被追征了。
为什么会“被追征”?
1、集体税务规划行为太过明显
三位股东前后多次将原股权转移至其他地区的新设企业下,导致股权架构持续地大规模变化,而引起税收机关的高度重视。
2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关卡无法绕过
交易的终端买卖双方都是上市公司,相应的信息披露环节也会成为税收风险的一道缺口。
若买卖双方未对信息披露部分达成一致,税务机关很容易在公开信息中查询到这些股权的流向——先后流出后,又流回到了当地。
3、税务机关有终身追征权
通过上述两点,税务机关很容易判别出,首次股权转让的受让方仅仅是一个过渡,没有实质经营,缺少合理的商业目的。
那么,在合伙企业、股权转让、股权激励、股息红利分配等一系列资本交易活动中,税务难点究竟在哪?企业及个人该如何应对?税务筹划可以找华庆投资,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